〈純白的凝望〉後記──〈一場冬季,兩個人的故事〉

 後記──〈一場冬季,兩個人的故事〉

  我不是擅長擬大綱的作者,雖然總說要練習,然而書寫這次的作品時,還是只靠著大致的想法,而後讓一些細節自然長成。

  於是有了許多本不在構思中的場景:坐在路燈下的老者,與星群般發光的玻璃動物、例如宇睿說「有些東西就是會不見的」、例如玻璃火鶴最後摔碎,而兩個人一起握緊碎片,一起流血……

  我很喜歡這些自己長出來的場景。

  也有些部分是一開始就在思索的:一個人要是完全失去情感,會怎麼樣呢?

  選擇了「情慾」這個情感,在以企劃背景構思作品時,這個問題困擾我許久。起初跟合作夥伴H討論大綱時,我的其中一個構思是這樣的:一個失去所有情感的人,遇上另一個人。每一次做愛後,那個人會告訴他,一些關於過去的故事。

  經歷了第一版慘烈的失敗後,現在各位所看見的,是現在回想起來,也不確定究竟是如何構思出的,第二版故事。

  一直希望藉由這次的企劃,重新思索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但這也成為寫作過程中最困難的一環:喪失情感的人們之間,真的還能產生任何關聯嗎?一面疑惑著,一面努力寫出了故事的前段。

  然後明白,即使是宇睿,這樣一個幾乎沒有情感可言的人,卻還是能說故事的。

 

  同時作為企劃前期的範例,書寫前段時除了故事本身,也格外努力地處理世界觀、設定之間的平衡。至少在我個人看來,呈現出來的結果還是好的,只是在進入故事的中段時,反而陷入一段漫長的停滯。

  直到後來在一次的討論中,H說:「我猜想『情慾』這個情感性質,並不只是單純的性,或許也有著想被觸碰的渴望吧。」

  那句話給了我不小的啟發──啊,原來如此。於是在凝固的月台上,宇睿所做的一切,或許並不僅是過往溫柔的影子,也是自己無意識的渴望吧。

  也於是,他才在寒冷的天空下,牽起謙禾的手。

 

  很奇妙的,在這樣情感注定稀缺且匱乏的背景下,宇睿和謙禾之間的關係,似乎比我寫過的任何角色都要深刻,也複雜。在他們之外,還有著小錫,以及謙禾的弟弟,雖說他們只存在轉述的記憶中,卻格外鮮明地,成為故事連綴的關鍵。

  也許他們會彼此靠近,是因為都在對方身上,看見想念的影子。

  兩個主角的對話佔了不少的篇幅,即使書寫末段時,已經幾乎設想好絕大部分的發展,對話的部分卻總得在寫下的瞬間,才能真正確定。總感覺隨著對話,他們都變得更加孤寂,卻也同時更加親近。

  在收尾時,一直設法寫出循著最後一次走向河岸,沿路歸還所有時光的魔幻感,然而隱隱感覺,需要許多的「現在」,才能使故事好好走向終局,於是結尾成為現在的模樣(其實或許也足夠魔幻了),一路以來所有的意義,都妥善地收束在謙禾手中了,我覺得這樣很好。

  故事形成一個可供多種解讀的結局,這是我在構思甚至寫下時,都沒有察覺到的。對我而言,無論如何理解,都極其溫柔。

  最後,我想說,這或許不是一個末日的故事,這只是一場冬季,兩個人的故事。

  希望你們喜歡。

  謝謝看到這裡的你。


留言